31小说网 > 栀香袭人 >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桶金

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桶金

林兰毕业了,顺利取得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书。

谢小娥专程从朋飞飞过来,为林兰庆祝。

向如故和夏夏当然也是一起庆祝,不过她们俩不是从朋飞专程飞回来的。

如故、夏夏也回了展末定居。

夏夏所就职的服装公司,进军内地二三线城市,推广品牌,追开分店。

夏夏主动请缨,回了展末,以品牌的区域总监身份。华东区的办公地点,正好是设在展末市的。

如故,研究所工作稳定,但她始终心心念念都是和小尘的团聚。接小尘去朋飞上学,毕竟如故一个女人,独自抚养小尘,还要照顾小尘的生活起居、上学放学,一边还要上班,朋飞生活开支巨大,房价遥不可及,如故想要给小尘稳定的居所,一切都是困难重重。

于是,如故便接受林兰的建议,带着这些年的积蓄回到展末。积蓄虽不算富足,但购置一套她和小尘母女俩住的房子,在展末市的郊外,还是没有太大压力的。

如故在展末农大附近买套两居室,接了小尘过来展末上学,罗氏夫妇帮忙安排着小尘进了农大附小。

。。

林兰的工作室,需要如故的帮忙打理。

林兰现在是如故的老板,又是自己叫如故回来展末的,自然是非常清楚如故的情况,对如故特别关照,让她可以自由安排接送照顾小尘的时间。

林兰的这个体恤,才是最吸引如故回来帮她的原因。

如故一人又当爹又当妈的照顾小尘,还要分身工作,她自然无法顾全。林兰请她回来帮着打理工作室,正好满足如故的所有完美设想。

唯一如故难以割舍的,是朋飞领先国内的教学资源。

如故在朋飞的那些年,心心念念希望小尘有一天能在朋飞上学,接受全国最顶尖的教育。

做母亲的,大抵是如此。

打拼的这些年,又在研究所凭着她的勤奋努力,获得份非常稳定的工作。然而基于朋飞的物质环境,如故一个人,想要的太多,却跟不上朋飞的发展。

小尘已经到了学龄,又做了好些年的留守儿童。

如故思来想去,最好的教育固然是好,若只能退而求其次,那么母女的朝夕相处、亲情的终日环绕,才是她退求其次的首选。

刚好,又有林兰提供的合适机会,如故立马答应了回来。

。。

林兰创办工作室的主意,首先得以她的首部小说《炼*爱》的出版资金。

《炼*爱》,一经网络平台发表,很是轰动,大获赞许和追捧,因为网络上的大受欢迎,很快得到书局的出版和大力推广。

林兰这才收获,她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
后续的版税,更是因为《炼*爱》的多次追加出版,得以绵绵不绝。

一直以来,林兰从认识罗书宇开始,到徐夕林,到赵郁恒,她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从没有试过自己赚钱的感觉。连她这些年埋头苦读考研,后来读研的学费,全是罗书宇一力承担。

如今,林兰终于用自己的能力赚钱,虽然比不上她在徐夕林身边时的九牛一毛,意义却截然相反。

她在徐夕林身边时,物欲越是奢靡,她自身能力越是退化。

如今,她的所劳所得,每一份都带给她对自身的无比满足、无比肯定。

。。

林兰先是拿出这桶金的一小部分,在罗书宇家附近买了套两居室,搬过去自己一个人住着。

她当时除了学业,还要写作,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,不太合适,

住在罗书宇家,总是不太方便,

除了“烦”着罗氏夫妇的关心,还因为受不了他们俩小年轻般的甜蜜,会让她格外冲动的想去找赵郁恒。

虽然林兰搬出来自己住,可是要上课,又有后续的多部小说要创作,她已经是出版社的签约作家,只是没有告诉身边人,

林兰非常忙碌,所以还是得依赖罗氏夫妇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。

对于罗氏夫妇,林兰的脸皮也是厚得可以,毫不客气,

“别看着我搬出去了,就以为可以甩了我啊,我就搬到离你们这儿,下楼的几步远而已,

我只是给你们提供更多腻歪的机会,体谅我的良苦用心哟,好吃好喝的还是要随时招呼我的,

而且我那儿,你们要是看不下去卫生状况,非常欢迎你们的定期清理啊,我丢钥匙给你们啊。

就只有书房不要进,翻乱那些资料书就麻烦了,书房钥匙就不给你们了,那里有我小女生的秘密呢…”

因为当初林兰奄奄一息趟在病床的记忆,罗氏夫妇对着这个失而复得的女儿,自然是宠溺上天。

就因为他们的宠溺上天,才造就了林兰的“厚颜无耻”。

林兰的住所,经常性都是罗氏夫妇帮着收拾打扫。确切的说,这些年,忙碌的林兰,生活起居都是依赖着罗氏夫妇。

其实是周瑜打黄盖,

她喜欢粘他们赖他们,

他们也喜欢宠她爱她,全然不顾林兰已经是位大龄女。

他们心里一直挥不散那年的阴影,林兰割腕,奄奄一息…

如今的林兰,活泼开朗,又重新回来农大读书,充实自信。

他们都庆幸,这个女儿的失而复得。

最主要的,还是林兰确实太忙了。

。。

林兰随后的几部作品,同样很受市场认可,为着作品的素材,及后续出版推广,林兰经常几个城市来回奔波。

当然,这些,罗书宇是不知道的,他以为是林兰告诉他们的,做着心理学课题的调查研究。

展末农大这边的学业,林兰勤奋认真好学,然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私人时间,做着“心理学的课题”。

罗书宇看着林兰有时需要东奔西跑地做“课题研究”,就催促着林兰拿下驾照,然后突不期然的送辆车子给她。

在此之前,林兰学驾照时也是有准备,想自己买的。

结果罗书宇就已经抢先送她了!

林兰倒也不推诿,欣然接受。

其实,以她当时自身的经济能力,不仅是可以自己买车,甚至是准备着送辆新车给罗书宇的。

可是,她非常了解,罗书宇从不喜欢铺张浪费。

他自己的坐骑,只要是还可以使用,绝对不愿贸然换新。

罗书宇从不追求物质上的卓越。

简朴又节约。

之前,林兰穿梭于校园间上下课,他是不鼓动林兰买车的,

是林兰的作品获得成功之后,她开始忙起来,经常出校门取素材,四处奔波,罗书宇就觉得,她是需要一辆自己的车子了。

林兰的欣然接受,还因为她清楚着,罗书宇会多开心多满足——帮她制备各种生活所需。

那是每一位做父亲的,都乐此不疲的事。

林兰最终选择作家这个职业,做为她将来终身从事的事业,然而三年的心理学也不是白学的,帮着她塑造丰满着笔下的各形各色人物。

揣摩罗书宇的小心思,哄着他开心,对于现在的林兰,简直小菜一碟。

。。

林兰欣然接受罗书宇送的车子,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——她后来不舍得拿自己的收入买车。

林兰想用收入所得,创办一个心理咨询疏导工作室。

刚开始,她仅仅是有这样的想法。

学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课程,林兰越来越领悟心理学的奥妙。多少人因为看不清自己内心,反反复复的重复着错误、重复着痛苦,无法走出心灵的困境,自然无法更好的生活。

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群体,说他们成熟,他们又欠缺面对社会的能力;说他们尚且年幼,他们却又是即将踏入社会独当一面。学业上的困惑,对未知社会环境的恐惧,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形的,却很大程度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。

而且现在的大学生群体,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,他们对青春的困惑更加凸显,比当年的林兰、谢小娥、如故,远过之而无不及。

在此同时,他们又初涉情感,懵懂无知…

更多的时候,被这些无形问题困扰,严重妨碍着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最饱和精力的发挥。

林兰自身经历,就是最佳案例。

每一所高校几乎都配备有类似的心理疏导室,却形同虚设,甚至严重违背心理学的职业操守。经常将之于窥探学生的隐私,并给予严肃处置,当作校规校训得以严整的典型案例。

虽然各大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均办得不甚理想,它们创办之初的动机,却是为了给大学生们一定的开解,最终引导他们发挥各自的精力,引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迹,帮助他们最轻松、最具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涯,终身不被浪费的青春后悔着、困扰着…

这些,给了林兰最初创办工作室的灵感。

林兰本想着找校领导协商,合力推动她的计划,却多番受阻。

同罗书宇一番深谈之后,林兰明白过来,受高校形式所限,她的想法终究是得不到校方支持的。

高校的心理疏导室,是在校老师和教授们受校方调遣,轮番值班。既然受校方调遣,他们最大的职责自然是维护学校的利益,维护学校校风校纪才是首要。至于学生们的感受和需求,只会是次中之次。

林兰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的计划。

于是,她有了自己独立创办工作室的想法。

。。

。(未完待续)

加入书签
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,下载APP查看~